10月25日中國女物理學家巡回義講活動暨長三角物理研究中心“專家進校園”活動順利召開
2023年10月25日下午,由中國物理學會女物理學工作者委員會主辦,長三角物理研究中心承辦的“中國女物理學家巡回義講-江浙行”溧陽站拉開序幕。來自中國物理學會女物理工作者委員會的15位女科學家走進溧陽,為溧陽市光華高級中學和南渡高級中學的師生帶來了多場精彩的物理學講座。近1200名學生參加了本次義講活動,現場座無虛席,交流活躍而熱烈。
溧陽市光華高級中學
01 吳令安
來自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的吳令安老師,曾在1979年鄧小平副總理率團訪美時擔任中國科學院院長方毅副總理的翻譯,獲全國三八紅旗手、中國物理學會謝希德物理獎。她為學生帶來了主題為《從墨子到墨子號衛星到……》的報告,從歷史上的墨子講到光學發展史,從簡單編碼加密講到量子編碼加密。吳老師現場演示了光的偏振現象,與學生們親切互動。
02 趙建華
來自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的趙建華老師,長期從事自旋電子學和半導體低維量子體系研究,率團隊取得了系統的創新性成果,獲亞洲磁學聯盟獎(AUMS Award)、黃昆物理獎、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等獎項。趙老師今天為同學們帶來《當半導體遇到了磁……》的主題報告,為學生們介紹利用半導體中的電子自旋自由度實現數據的存儲、邏輯運算和傳輸等功能,為未來信息技術發展提供全新的途徑,學生們收獲頗多。
03 趙維娟
來自鄭州大學物理學院的趙維娟老師,現任鄭州大學物理學院副院長,兼任中國核學會理事、河南省核學會常務理事、河南省物理學會常務理事、河南省中學生物理競賽委員會主任。她分享的報告題目是《核分析技術在考古中的應用》,這一主題打開了學生們對于歷史和物理相結合的新視野。趙老師講解了核分析技術的特點及分類,揭示古代遺存的科技信息和文化內涵,解決考古學關鍵問題,為華夏文明傳承和創新服務。
04 儲祥薔
來自香港城市大學物理系的儲祥薔老師,博士畢業于麻省理工學院核科學與工程系,中國晶體學會小角散射專業委員會委員。她帶來了主題為《神奇的中子:從核武器到量子生物學探秘》的報告,以核武器的研發、海森堡和費米的故事開始,講到核反應堆、核電站和中子彈等,重點分享中子散射技術探測物質動力學和中子衍射技術探測物質結構,探索神秘的量子生物學。學生們對儲老師分享的主題非常感興趣,現場交流十分熱烈。
座談會
溧陽市南渡高級中學
01 劉韡韜
來自復旦大學物理系的劉韡韜老師,長期致力于非線性光學在低維表面科學前沿的拓展與突破。她為學生帶來的報告主題是《光:歷史與前沿》,無論在我們的日常生活還是在科學技術里,光都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劉老師帶我們縱覽人類對光的認知歷程,闡述正確科學觀建立過程中的反復迭代驗證,并為學生們介紹現代光學技術的發展和前沿資訊。
02 陸 穎
來自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的陸穎老師,主要從事物理學與生命科學交叉領域的研究。陸老師帶來了主題為《單分子物理生物學——物理的藝術,生命的舞臺》的報告,講述物理與生物的學科交叉,運用物理的概念和方法研究生命的過程、探究和揭示生命現象的本質規律。
03 張 萃
來自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的張萃老師,曾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從事博士后研究,主要從事超快量子過程和多組元量子動力學的計算模擬研究及方法發展,探索凝聚物質中的量子關聯效應及非平衡態物性。她本次為學生們介紹的是《原子世界里的運動》。張老師生動形象地講解微觀世界的原子和電子結構,它們有著自己本征的運動規律,也有著與外部環境相耦合后的新運動規律。數學工具、物理圖像與計算機的完美攜手,為我們建立了一個絢麗多姿的數值模擬世界。
04 劉海風
本場講座的最后一位專家是來自北京應用物理與計算數學研究所的劉海風老師,她先后主持多項國家重大任務課題,主持研發了多種材料,入選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雙百人才,先后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等多項榮譽。今天她為學生帶來了主題為《中國核武器研制的歷程與故事》的報告。說到核武器這一熱門話題,現場的氣氛變得尤為活躍。劉老師為大家介紹了北京應用物理與計算數學研究所、中國核武器研制的歷程與故事,鼓勵學生們為祖國強大而努力奮斗。
座談會
系列講座結束后,現場學生們踴躍提問,充分交流,“追星”簽名,合影留念。女科學家們耐心解答了同學們提出的各種科學和學業問題,與學生們分享成長經驗,給學生們提出寶貴的建議和指導,使學生們在學習生活和個人成長等諸多方面受益匪淺。
此次活動為溧陽學子打開了一個全新的科學世界,在學生們的心中播下科學的種子,點燃了科學的夢想。
專家進校園
本次“專家進校園”巡講活動的開展,讓青少年近一步感受物理學的魅力,感受科學的力量,增強科技創新意識。同時鼓勵廣大女學生積極參與物理學習和研究工作,推動女物理學工作者科學研究事業的發展,面向全社會推動物理科學普及教育。女科學家從自身專業的視角,講述自己對于科學的追求,讓學生們零距離接觸科學家,樹立投身科技事業的遠大目標。